在台灣四家能供應三四五kV超高壓電網的業者中,大東電業是唯一一家非上市櫃公司,更是資本額最小的一個。且看它如何提前布局,力拚興櫃又有何盤算。一顆顆捲成圓柱狀、重達十七公噸的電纜線,正由一台台聯結車送往全台各大科學園區和火力發電廠,這裡,是重電廠大東電業位在桃園的工廠。
2022年,台電提出「強韌電網計畫」,預計十年內投入五六四五億元預算,升級台灣電網系統。而一九四九年以銅線起家,後跨入電線、電纜製造的大東,也成功躋身台電三四五kV超高壓電網的供應商之列。「目前已握有台電訂單百億元,未來十年更是後市可期!」現年五十歲的大東電業董事長林志明,接受《今周刊》專訪時語氣滿是自豪。攤開大東財報,二三年營收四十二.一六億元,EPS(每股稅後純益)十二.一七元,印證林志明所言並非誑語。而懷抱雄心壯志的他,更打算帶領公司投入資本市場,預計五月底興櫃掛牌。事實上,目前全台灣能夠供應超高壓電纜的業者並不多,大東是目前台電供應商中,資本額和營收規模最小的公司。「投標大家都能投,但要看產能可否負荷,遲交一天要罰上百萬,」林志明直言,儘管商機擺在眼前,但能拿下台電訂單絕非一蹴可幾。大東能抓住機會,是因他們早在十多年前便超前部署。時間回到○七年,年僅三十三歲的林志明從父親手上接下公司擔子。由於當時整體電纜產業相對低迷,作為內需型產業,受到國內景氣不佳、產業外移等影響,雖不到虧損,但也讓他開始思考公司的下一步。「製造業就是排名賽,原地踏步很容易被淘汰。」林志明盤點公司優劣勢後,決定執行一項重大變革。他觀察到,未來電力需求增,電壓愈高意味著能傳輸電力愈大、耗損愈小,若能推動電纜規格從六九、一六一kV,升級成超高壓電纜三四五kV,就有機會增加公司的贏面。「這需要膽識和遠見。」台電南區前施工處處長張憲章回憶,二十年前為解決大都會區供電問題,他徵詢十一家電纜業者嘗試超高壓電網,但礙於需求尚未開出,加上通過檢驗至少得用上三到五年,最終只有四家點頭。
等了十年 迎來爆發成長
在決定全力發展超高壓電網後,一一年,林志明重新擬定投資計畫,投入四億元、花三年從芬蘭引進新設備,以確保產品能取得三四五kV的台電認證資格。林志明說明,超高壓電網相較一般電網對無塵室的要求更高,因超高壓電纜一旦有雜質,就容易導致電纜被異物擊穿,損失的電流量也更大,因此大東得先升級無塵室。不只如此,考量超高壓電網較粗且長,在銅線絞合成電纜過程中,必須更講求角度精準。為此,大東一方面透過自動化設定參數,讓機器取代人力、提高良率,另方面還在所有設備上安裝感應器,以監測運轉情形。一五年,大東終於取得台電認證,獲得投標連結電力系統的「聯絡線」資格。後來又花一年時間,在確保運轉無虞的情況下,進一步成為「輸電線」的合格業者。只是,電纜本就屬產品生命周期長、投資回收慢的產業,大東的超高壓電網發展,一直到近期,才因台電發布強韌電網計畫迎來爆發。「一開始並不知道(超高壓電網)會成為主流,但從日本等先進國家的進程來看一定是趨勢。」林志明坦言,雖然等了十年才開花結果,但接下來十年,這都會是大東的優勢所在。
分散風險 跨足儲能系統
不過,張憲章分析, 大東是四家業者中規模最小的一家,面對台電的大量需求,如何不斷提升產能,已是一大挑戰;反之,若擴產後沒有如預期迎來更多需求,也是一種潛在風險。為了在本業外建立另一個支撐點,大東也瞄準強韌電網計畫中的另一塊業務,即因應再生能源發電不穩定而建置的儲能系統案場,用於儲存電力以備不時之需。「原本興櫃並不在我的生涯規畫裡,《電業法》修法後才像打開天眼一樣。」林志明口中的修法,是一七年《電業法》三讀通過,開放民間綠電加入發電業與售電業,這讓林志明嗅到前所未有的能源商機。二一年起截至目前,大東在花蓮已經建置三座儲能案場,共可儲存十.二MW(百萬瓦)電力,並透過加入台電公司的調頻備轉輔助服務(AFC)交易平台,收取報酬費,預計一年能挹注億元營收。他預告,下一步轉型,就是要從電纜業跨足能源業,爭取更多資金投資儲能案場,不過前提當然要先有土地並經台電許可才能執行,加上市場一窩蜂業者湧入壓低價格,前途亦有挑戰。未來能否如他所願,在超高壓電網的基礎上,再長出新的成長曲線,將是大東接下來的課題。
資料來源今周刊-https://www.businesstoday.com.tw/article/category/183015/post/202405080031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