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記者蔡炆璇〕

說起台灣電線電纜產業的領頭企業,許多人可能會先想到華榮、大亞與合機等。然而內行人才知道,成立於1949年、工廠位在桃園楊梅的大東電業,歷史其實比這些公司都還要悠久,而且同樣具備供應台電345千伏特(345kV)超高壓電網的堅強實力。不過耐人尋味的是,大東電業在四大龍頭中,不僅資本額最小,還是唯一一家非上市公司。如今在二代接班後,2024年5月,大東電業終於力拚興櫃,並計劃於明年上市。究竟這家在國內線纜產業穩居四強超過一甲子的低調企業,為何會選在成立75年之際才迎風高飛?以百億訂單的新兵之姿勇闖股林,同時高舉著ESG旗幟揚言布局台灣、放眼全球,大東電業追求的永續前景是否更與眾不同?

桃園楊梅,國內著名的客家庄,環境純樸、富含人文氣息,卻讓人萬萬沒想到,當地有逾半世紀的時間,都潛伏著一條台灣電線電纜業的臥龍企業——大東電業,只憑中小企業袖珍的6億資本額規模,就與華榮、大亞與合機的實力旗鼓相當,是國內唯四可提供345kV(千伏特)超高壓電網的供應商,數十年來在本土線纜業中地位舉足輕重。而如今,這家重量級企業也終於將在2025年正式上市。

ESG招牌比公司Logo還醒目!大東電業揭轉型永續決心,手握百億訂單力拚2025掛牌上市

抵達大東電業的總部,記者一行人還沒進辦公室,從遠方就可見象徵企業永續精神的斗大「ESG」(環境保護Environmental、社會責任Social、公司治理Governance)招牌,而且甚至比大東電業公司的Logo都還要醒目,叫人不禁好奇,這間準上市公司為何把理念看得比自己還重要?對此,氣質出眾、笑顏迎接我們的李雅鈴篤定說道「門口ESG牌子愈大,愈代表大東電業非做不可的決心」。
即使大東電業過去75年來,公司不以ESG為標榜,就能在電纜業界傲視群雄,可站在輸送國家電力載體第一線的大東電業董事長林志明,在嗅到地球永續環保成為國際顯學,以及台灣綠色能源積極轉型的趨勢後,2022年某日,他對著秘書說了一句「我要去上課」,就頭也不回的投入ESG領域,並在聽完8場永續論壇後,毅然決然的向公司內部宣告「大東電業從此要踏上節能減碳之路。」
其實,林志明這份堅決,也並非完全空穴來風,目光遠大的他,雖然人活在當下,可看的其實是背後的商機。
即使大東電業目前仍屬於國內的地域型產業,線纜供應範疇以內需市場居多,絲毫未受全球綠色通膨或環保相關規範影響或衝擊,可一間能奠定75年基業的公司,對於永續經營的敏感度,自然超乎一般人想像。
面對大東電業上下游客戶皆為國際貿易廠商,林志明深知,企業扎實的做好ESG轉型,以減碳方式製造產品並提供給客戶,同時為整條產業鏈發揮節能效果,不僅只是順手而為,還可望提升國家整體電力傳輸及公司內部作業的效率。甚至當2025年到來,本土企業共同面對碳稅之際,做好準備的大東電業早已獨具競爭優勢。

大東電業獲碳盤查認證、考取能源管理證書樣樣來!率員工節能減碳推動台灣綠能產業鏈

循此,大東電業發展ESG策略的第一步,首先正是從導入智能製造開始,致力讓電線電纜的產製系統,慢慢從人工、半自動化到進入全自動化階段。

不過李雅鈴坦言,以中小企業的能力來說,走向ESG,說不辛苦絕對是騙人的。因為公司不僅得充分導入ISO 14064(企業溫室氣體確證與查證),以取得碳盤查認證,掌握組織每年在生產製造上產生多少碳排的數據。接著還得逐年設立減碳目標,透過各部門作業的具體整合,加以落實減碳節能的流程規劃。
與此同時,大東電業亦取得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標準證書,尋求更高效的能源建置方式。好比李雅鈴提及,公司評估設備是否應汰舊換新時,都會審慎考量回收年限;又或著在選擇更新製程的重要設備時,會傾向從北歐芬蘭等對環保意識高的國家進口,讓機器本身的材質就涵蓋節能減碳的元素。

 

資料來源遠見-https://ec.ltn.com.tw/amp/article/paper/1671653?fbclid=IwZXh0bgNhZW0CMTEAAR2gHWhGKahGt7cjzDexuZuKjHMIhSrarcqA0qNYKomdKtiCN362hV9B7KM_aem_Ctu1D9yGFYuttdd0MnfdSA